加新加强生物识别数据保护
Share
加拿大和新西兰加强生物识别数据保护力度
多伦多/威灵顿,2025年9月11日 - 为应对快速发展的生物识别技术带来的隐私风险,加拿大和新西兰近期都出台了新的政策法规。
加拿大的隐私专员办公室(OPC)发布了更新后的指南,适用于公共和私营部门组织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的各个方面,例如面部识别和指纹扫描。 这份指南基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举行的公众咨询活动,涵盖了学术界、民间社会、企业、律师协会和个人等多方意见。
该指南强调在收集、使用或披露生物识别数据时必须明确并合理的目标。 组织需评估隐私风险,确保措施适度且能有效保护生物识别信息。 同时,指南还明确了同意要求、透明度原则以及对生物识别系统准确性测试的要求。
新西兰的隐私专员则发布了一份名为“生物识别数据处理隐私守则”的文件(简称 “守则”),为使用生物识别技术的企业和组织制定具体的隐私规则。 这份守则旨在平衡创新发展与保护敏感个人数据的需求,确保使用生物识别系统的安全、透明和合理性。
守则的关键要求包括: 评估生物识别技术的有效性和必要性、实施安全措施以降低隐私风险、在收集生物识别数据时通知个人等。 此外,守则禁止侵入性的用途,例如预测情绪或推断种族或性别等敏感信息。该守则将于2025年11月3日生效,现有的生物识别系统将有至2026年8月3日的时间进行调整以符合要求。
这两项新措施表明加拿大和新西兰政府致力于保护公民隐私,同时鼓励负责任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。
阅读本文之前,你最好先了解...
-
什么是生物识别技术? 生物识别技术利用个人独特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和验证,例如指纹、虹膜扫描、面部识别等。这种技术在安全、医疗、金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-
生物识别技术的潜在风险是什么? 由于生物识别数据高度敏感且难以修改,其滥用可能导致隐私泄露、身份盗窃、歧视和社会监控等问题。
加拿大和新西兰的举措有何意义?
这两项新措施对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:
-
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范例: 加拿大和新西兰作为发达国家,其政策法规在数据保护领域往往具有引领作用。 这两国的做法可以为其他国家制定类似政策提供借鉴。
-
促进负责任的创新: 这些措施既重视隐私保护,也鼓励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。通过明确规则和要求,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和组织在安全、透明和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创新。
-
增强公众信任: 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能够增强公众对生物识别技术的信任, 促使其更广泛地接受和应用。
未来发展趋势
随着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 生物识别技术将更加深入融入我们的生活。 加拿大和新西兰未来的政策可能会进一步细化,例如:
- 加强跨境合作: 生物识别数据的跨国传输需要国际协同监管,以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。
- 关注算法透明度: 提高生物识别系统算法的透明度,使公众能够了解其运作方式并避免潜在的歧视。
- 推动伦理规范: 制定更完善的伦理规范,指导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、应用和监管,确保其符合人类价值观。
如果你有其它意见,请评论留言。